蘇軾為什麼寫水調歌頭?

蘇軾為什麼寫水調歌頭?

蘇軾就於丙辰年的中秋月圓之夜寫了《水調歌頭》,抒發對弟弟的懷念。 那時蘇軾正在密州任太守,與弟弟分隔兩地,適逢中秋,看着圓月就更加思念對方,即使歡飲達旦,仍難以排解心中落寞。 這首詞上片由嚮往月宮寫起,以留戀人間作結;下片由傷離怨別寫起,以寬解祝福作結。

水調歌頭寫給誰?

這首「水調歌頭」就是蘇軾懷念在遠方的弟弟而寫的。 兄弟兩雖然因為做官經年不在一起,不過書信倒是寫得很勤,在交通不方便的當時,最少每隔一個月就有一封,是相當不容易的。

水調歌頭有幾個字?

水調歌頭,詞牌名。 亦稱《花犯念奴》、《元會曲》。 此調是截取《水調歌》大曲開頭一章的創新之作。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背景?

本詞寫於宋神宗熙寧年間。 當時蘇軾在密州任太守。 詞前的小序交代 了寫作背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與 弟弟蘇轍感情甚篤,與他在潁州分別後有詩云:「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 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千裡共嬋娟什麼意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繫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什麼意思?

1.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 宋.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何時長向別時圓?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 詩人自感不應再有煩惱,但圓月卻偏在不適當的時候出現,使人愁更添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詩人將世間的故事比喻為天月的景象,道一句「此事古難全」以寬慰自己,不使之鑽進死胡同裏去,實是良方。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字数?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另有同字数,上片九句四平韵、两仄韵,下片十句四平韵、两仄韵等变体。 相传隋炀帝于开凿大运河时制《水调歌》,在唐代演变为包含几个乐章的大曲,而“歌头”指开头的一段。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借景抒情?

抒情(下片) 抒發感慨深層含義自我排解人間悲歡離合無常,人月難兩圓。 思念遠方的弟弟,感歎月亮在人離別的時候又圓又亮。 表達願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情景關係觸景生情:作者看見又圓又大的月亮,抒發對仕途失意的感慨。

何事長向別時圓 語譯?

⑿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爲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何事:爲什麼。

什麼是高處不勝寒?

釋義 原指高地的寒意令人無法承受。 現多用來比喻有權勢或地位高的人,由於知心朋友愈少而內心愈感到孤獨寂寥。 例他全力衝刺事業,卻忽略周遭的朋友,等到功成名就時,才深深的感到高處不勝寒。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修辭手法?

作者在下片沒有直接寫思念弟弟,而是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月亮的光鍥而不捨地照着難以入睡的他;然後運用擬人和反問(呼告)的修辭手法。 作者把月亮比擬為人,賦予他人類的感情。 說月亮明明不應該對他懷有怨恨,卻總要在離別的時候顯得又圓又亮,把思念之情寫得婉轉深刻。 作者選擇了在人間起舞弄清影。

明月幾時有的歌詞?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