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腫大會痛嗎?

脾臟腫大會痛嗎?

由於脾臟只有表面有神經分布,故脾腫大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感到疼痛。 臨床上,醫師透過觸診及扣診就能偵測到脾臟腫大,若進一步腫大的脾臟壓迫到胃腸道,病患就會出現胃口欠佳、易飽,左腹不適或有腹脹感等消化道症狀。

脾臟腫大一定要開刀嗎?

單就脾臟腫大的治療,除非產生疼痛症狀影響到病人生活品質,才會考慮手術摘除脾臟。 有時為了病人後續的其他治療,也會手術摘除脾臟,例如脾臟腫大造成血小板過低,病人因為要接受重大手術,必須提升血小板減少手術出血風險,此時會考慮摘除脾臟;或有些病人為了減少器官移植後發生排斥,也會考慮摘除脾臟。

脾臟腫大會恢復嗎?

治療脾腫大,需由源頭病因著手。 若是感染症或癌症所致,經過治療廓清病原或癌細胞,脾臟仍有機會復原。 部分病患脾腫大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若經藥物治療仍效果不彰時,會考慮切除脾臟以減少紅血球遭受破壞。 肝硬化合併脾腫大會導致血小板嚴重低下或反覆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此時脾臟切除也是治療選項之一。

脾臟怎麼檢查?

脾臟長腫瘤如果又合併脾臟腫大,醫師在理學檢查時就可能摸得到,若再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就能確認;但是如果脾臟腫瘤沒有合併脾臟腫大,理學檢查時無法察覺,而要透過影像學工具,例如腹部超音波、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等,才能發現。

脾臟有問題會有什麼症狀?

因為脾有運化、升清及統血的功能,如果脾出了問題身體就容易會產生毛病,也會形成內濕,如果你有以下的其中一項症狀,就要小心是否脾出了問題: 食慾差,消化能力差 腹脹,肚子容易脹氣,腹痛 腹瀉,大便軟不成形 全身容易浮腫 四肢無力,疲勞倦怠 大便出血,皮下出血 月經量多,月經異常出血

脾臟腫大 多大?

脾臟位於我們身體的左上腹腔內、胃左後方的位置,正常大小的脾臟長約12公分以內、寬7公分、厚約2到3公分以內,平均重量約150克,超音波掃描下脾臟大小(從頭端到尾端)超過13公分即為脾臟腫大(視身高而定)。

為什麼會肝腫大?

肝腫大可由許多疾病引起,如肝臟損傷,膽管或肝靜脈阻塞或其它脂肪或類澱粉或鐵質等物質的沉積在肝臟使之腫大,其他如免疫損傷、腫瘤或囊腫浸潤、結締組織疾病、血液病等也都會引起肝腫大。

怎麼改善脾虛?

? 脾虛如何保養? 減少及避免會引發脾虛的生活習慣。 依個人體質,選吃補脾胃的食物,例如:四神湯、秋葵、高麗菜、南瓜、木瓜、葡萄…等。 容易疲勞的人可多吃補氣健脾的鱸魚、黃豆、蘋果、紅棗等食物。

脾臟不好吃什麼?

這些食物,有助健脾補脾: 五穀雜糧類:白米、黃豆、蕎麥、芝麻油 肉蛋類:豬肚、豬脾、牛肚 水產品類:草魚、鯽魚、大頭魚、平魚 蔬菜類:番茄、大頭菜、猴頭菇、扁豆 水果類:蘋果、椰子、大棗、柳橙

人沒有脾臟可以活嗎?

脾臟切除後,絕大多數的功能會由其他器官來接管,患者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但須特別注意,生病或受到嚴重感染的機率會提高,剛手術後的風險是最高的,且日後生病的恢復力也會較差,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在術前或術後施打疫苗,像是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coccal)、流感疫苗等。

脾臟切除會怎樣?

葉俊杰醫師表示,脾臟全切除後,可能會降低有筴膜的細菌的免疫清除效果,以及增加血栓風險。 尤其是『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發生率為每500人年中有1例,終生風險為5%。 剛開始可能僅有輕微感染症狀,如發燒、頭痛、倦怠無力、肌肉酸痛、腹痛等,在24-48小時內,可能惡化成致命性休克,若無適時處理,死亡率高達40-70%。

脾臟為什麼會痛?

脾臟屬於血液的器官,是一個很大的淋巴結,與人體的抵抗力及免疫系統有關,脾臟疼痛與淋巴癌、白血病及虐疾感染有關,還有脾臟肥大也會引發疼痛,主要因為包在脾臟外面的膜因肥大擴張引發疼痛,而脾臟肥大多數是肝臟硬化所造成的。

脾臟跟胰臟一樣嗎?

胰脏的生理功能与脾相近,但不相同,二者的关系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脾主统摄血液,胰主统摄津液,脾为血液生化之源,胰为津液生化之源;胰主调和,主统摄,主通利,主滋养,在体为脂肪,在窍为咽,在志为疑,喜温,喜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