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後 惡露 多久?

剖腹後 惡露 多久?

不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生產完後立刻會開始產生惡露,產後大約4~8週會排完。 等惡露排完,表示子宮也恢復原樣了(子宮復舊的時間約為1個月)。 在剖腹產的過程中,雖然醫師會順便清除惡露,使惡露的流量減少,不過因為惡露會持續製造,所以仍然無法完全清除乾淨。

剖腹產還會有惡露嗎?

寶寶出生後,媽媽的子宮也要開始進行復原,不管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媽咪,在生產後多少都會有「惡露」產生,也就是產後陰道所排出的分泌物,混合了子宮出血、胎盤碎片、胎膜、蛻膜、子宮及子宮頸的分泌物等。

剖腹產怎麼排惡露?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的前3、4天必須做子宮按摩! 之後的1、2週內,隨時一想到就摸摸看子宮有沒有軟軟的,如果軟軟的就要按摩子宮,直到子宮變硬為止(像額頭那麼硬),以藉由子宮收縮來排出惡露。

剖腹產惡露比較少嗎?

剖腹產後的惡露量不會像自然產那麼多,因為手術時醫師會將胎膜、胎盤都清除乾淨,因此,惡露量較少,但不是完全不會有喔! 不過,剖腹產有傷口,無法按摩子宮,惡露可能呈現滴滴答答,時間拖比較久,通常1個月即可排除乾淨,最多不超過2個月。

如何判斷是月經還是惡露?

一開始產後惡露的顏色是鮮紅色,接著慢慢轉為深褐色,最後則是偏黃色。 在產後惡露量評估上,惡露會越來越少,如果您已經排出偏黃色的惡露,過幾天又變成鮮紅色,可能是您月經來了! 提醒您,如果持續出血量太大,或者出血時異常疼痛,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惡露會突然變多嗎?

當產婦第一次起床或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後,在猛然下床時,陰道可能會突然湧出較多的血液,這是正常的現象,產婦無需過於擔心。 漿液性惡露: 約產後5~10天左右排出,呈淡紅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粘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這時由於細菌生長,味道會比較重,但也還屬正常的範圍。

剖腹產當天可以下床嗎?

術後會有靜脈點滴及尿管,尿管會等您可以下床步行至廁所時移除,通常是手術後隔天。 若無不適,於平躺6-8小時後可下床活動,以加速腸蠕動、減少疲倦、增進睡眠品質。 醫護人員會觀察手術傷口癒合的情形,並給予換藥。

剖腹產會陰沖洗多久?

產後衛生棉應勤更換,大、小便後應用溫開水由前往後沖洗,會陰縫合傷口不需拆線,約經十天,縫線會自然脫落,逐漸癒合,一個月後可完全康復。 如果會陰傷口裂開比較厲害或比較腫脹,尤其是伴有痔瘡時,在產後24小時開始,可以溫水坐浴,每次10~15分鐘,每天3~4次,可加速會陰傷口之消腫和復原。

剖腹產後多久能運動?

如果妳是剖腹產的話,產後除了骨盆底肌運動(凱格爾運動)可以即刻進行之外;其他所有的產後運動,則必須等到產後六週,進行產後檢查之後,確定惡露已經排除乾淨,傷口也已經癒合才可以開始。 此外,進行剖腹產的產婦,在產後六週之內,要避免從事使用腹部肌肉的運動,也不能提重物;至於比較激烈、競爭性的運動,至少要等到三個月後才能進行。

排惡露會痛嗎?

其實,隨子宮收縮、內膜血管萎縮的過程,惡露本來就會不斷地製造、排出,當妳的疼痛減輕、活動量變大、站立時間變久,惡露就會順著地心引力流出來;再加上餵奶時,體內泌乳激素升高會促進子宮收縮,除了腹部悶痛,出血量也會相對增加。

排惡露會臭嗎?

另外,一般的惡露,味道會是血腥味,若伴隨腥「臭」味,也務必就醫檢查。 指標2.伴隨下腹痛或發燒產婦因為子宮內膜發炎而引起發燒反應,俗稱「產褥熱」,會造成產褥熱的原因,則是因為生產時間過長、破水時間過長、剖腹產過程感染等,或輕忽產後的衛生清潔,都容易造成子宮的感染。

惡露排完會懷孕嗎?

新手媽惡露結束就與丈夫同房,3個月後回到醫院檢查,發現又懷孕2個月。 另外,婦產科醫師蔡鋒博先前也表示,若以種田比喻,剛收成沒有多久很快又播種,此時土壤還未恢復原先肥沃狀態,所以,即使播種下去,長出來的作物可能營養不足,就跟懷孕也是一樣,若前一胎剛生產完沒多久又懷孕,緊接著生產,可能會影響孩子甚至是媽媽。

惡露完多久來月經?

如果是沒有哺餵母乳的媽媽,產後大約4~8週會來第一次月經,而如果是有餵母乳的媽媽,因為賀爾蒙的影響,所以產後月經會延後至4~6個月才會報到,但因為每個媽媽的體質不同,所以產後月經恢復時間是因人而異。 但如果超過產後1年月經都還沒有恢復,則可以至婦產科檢查,是否有其他因素影響月經週期!

剖腹產要按摩子宮嗎?

一、剖腹生產後不需環形按摩子宮,但須注意產後惡露量,如有以下情形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 1. 惡露量多、呈水樣流出,約一小時就需更換產墊,且產墊全溼者。 2. 有大量或大塊血塊出現。 1. 紅色惡露︰呈鮮紅色,約產後1—3天出現,量較多,沒有臭味或微腥味。

惡露多久會沒有?

「惡露」是女性產後因胎盤剝離而產生,摻雜血液的子宮內分泌物,通常產後4~6週內會持續地排出惡露。 但要提醒的是,若是紅色的惡露持續2週以上,或是發出難聞的味道,就可能有感染或合併症狀的疑慮,建議媽咪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