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ocd 病?

什麼是ocd 病?

強迫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與強迫人格疾患並不相同。 強迫的人格特質一般指的是:過度小心謹慎,凡事過於專注於細節、規則、順序等,高度責任感、常自責,完美主義,僵化與固執,難以接受或因應環境突然的改變。 人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為為百分之2-3。 男女罹病率大致相等。

強迫症是天生的嗎?

研究表明,某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強迫症,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遺傳學家發現,有些基因與強迫症有關,但並不是強迫症的唯一原因。

ocd 怎麼辦?

1.藥物治療: 可緩解強迫症狀,並且減輕強迫思考或者行為所帶來的情緒困擾。 2.心理治療: 從焦慮管理的角度來因應強迫行為。 3.團體治療: 與具有相同困擾的病友分享彼此對抗疾病的過程。 4.特殊治療: 電痙攣治療(ECT),或腦部手術。

ocd會好嗎?

強迫症是一種慢性病,症狀起起伏伏,只有三成左右的個案可以完全緩解,剩下七成的個案卻是好好壞壞。 所以絕大部分的個案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筆者臨床上試驗大約兩年的333療法,也就是服用足量的藥物三個月,加上認知行為治療團體三個月,追蹤三個月,之後開始減藥。 八成的個案有改善,有五成的個案可以逐漸減藥。

怎麼知道自己有精神病?

情緒改變:心情容易低落、煩躁、起伏大、或容易發脾氣等。 個性改變:過去個性文靜內向,最近突然變得很活潑、健談、社交活躍或是個性活潑外向的人突然變得自我封閉,不愛與人互動。 思考改變:像是負面思考變多、容易鑽牛角尖,或是擔心別人對自己不利等。 自我價值觀改變:變得沒自信、容易自責,或是過度自信、自我膨脹等。

焦慮症算精神病嗎?

焦慮症(英語:anxiety disorder),或稱焦急症、焦慮障礙,是明顯感覺焦慮和恐懼感的一種精神疾病。 焦慮是對未來事件的擔心,恐懼則是對當前事件的反應,這些感覺可能會導致身體症狀,如心跳過速和顫抖。 以下為常見的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特異性恐懼症、社交焦慮症、分離焦慮症、廣場恐懼症、恐慌症和選擇性緘默症。

強迫症要看哪一科?

強迫症可看精神科或身心科,此外,因為強迫症是大腦神經微結構出現改變而導致,使得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加上某種行為或某種思考被反覆強化後所致,建議可以找自律神經專科就診。

為什麼會有強迫症?

強迫症的成因是什麼? 強迫症是一種成因複雜的精神疾病,多數醫學臨床會從神經生化、遺傳學等探討其病因,研究顯示,患者的大腦額葉、基底核功能以及腦內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也就是腦部過濾訊息的機制出問題,導致訊息處理異常,進而引發不斷重複檢查、反覆思量的心理衝動,無法跟正常人一樣一次就完成動作。

強迫症治療多久?

註一:國外研究裡正式的認知行為治療,強迫症患者接受每週五天、每天六十到九十分鐘、長達一個月的治療後,強迫症狀可明顯改善,也可偵測到大腦的變化。 在台灣,就算你願意自己付費,也不容易找到治療師提供這麼密集的服務,通常是一週一次,一次一小時。 註二:服藥可減少強迫症狀,或減少抗拒強迫症狀時的強烈焦慮。

強迫症不治療會怎樣?

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如果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很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有的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甚至最終失去社會功能。 強迫症的成因主要是體質因素,也就是腦部頭狀核、眼前額葉的部位有病灶,以至對很多訊息的過濾過分仔細,導致訊息塞車無法通行。

強迫症一定要吃藥嗎?

強迫症需不需要用藥? 第一個會考量個案的意願,因為很多患者其實是不喜歡吃藥的;第二個參考標準是個案的強迫症狀是否已經嚴重到讓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巨大的影響了。 強迫症的用藥基本上不是短期的,至少要三到六個月以上,如果吃了一陣子覺得好多了,要不要停藥,需要跟臨床醫師討論。

強迫症吃藥有效嗎?

研究顯示,只要服用藥物或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就可以改善強迫症狀,讓病患減少焦慮,恢復功能。 藥物治療以血清素這種抗憂鬱劑為主,可提高腦中血清素的濃度,修補額葉與尾狀核的病變。

強迫症有什麼行為?

強迫行為:本意是去抵消思想上的懷疑擔憂及情緒上的焦慮,但結果不斷調整後出現儀式化的習慣。 例如:強迫檢查(出門時要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強迫清洗(重複的洗手、洗澡等)、強迫動作(例如坐椅子前,必先用手碰觸一下座位);許多儀式化行為被打斷則得重新來過,嚴重者會出現習慣性地躲避行為,以致生活失能。

強迫症是自律神經失調嗎?

強迫症患者常有長期緊張的家庭與社會關係,導致不安全感,也多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再加上強迫症發作,更容易引起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因此需要及早調整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讓神經傳導物質回到平衡健康狀態,就能改善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