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淨觀如何修?

不淨觀如何修?

修習這些不淨相,都有明確的修行目的,亦即:為了達 致對治欲貪、獲得禪定、引發神通乃至究竟解脫的效益。 修不淨觀的重點是「隨念」,讓厭離心無間斷地念念生起,而非讓所 緣境週遍擴大,修習「厭惡作意」或「墓園九相/十相」的主要目的, 還是為了「對治欲貪」。

如何對治貪欲?

不淨觀,可對治貪欲心,《坐禪三昧經》說,多淫欲的人有七種愛,可用七種不淨觀來對治。 若著好色,當習青瘀觀法。 若著端正,當習腫脹觀法。 若著儀容,當修血塗、白骨觀法。 若著音聲,當習咽塞、氣絕、命斷的觀法。 若著細滑,當習白骨、乾枯病觀法。 若愛著眾生,當習以上六種觀法。

四觀是什麼?

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四種觀想。 身,就是我們的身體;受,是我們的身體對外界種種接觸刺激的感受;心是對於受所產生的反應、執著;法是身、受、心所產生的一切。 就個人來說,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沒有法。

如何修四念處?

四念處的修行法,從「身、受、心、法」著手,如實而又綿密的覺察自己的身心,照顧自己的身心。 如實,就是如其事實,仔細、確實、誠實而不加粉飾;綿密,就是不分「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 ,時時刻刻地。

如何修慈悲觀?

修慈悲觀時要用平等和諧的心境對待所有的眾生,我們很容易對親人產生感恩的心情感同身受,但要對自己的怨敵,乃至所有的眾生產生親切感、慈悲心,便需要修煉調整了。 另外,修習時要注意要觀想與自己同性別的活人為對象,不要觀想異性或死人,因為異性或死人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聯想。

什麼是貪嗔癡慢疑?

佛教中所說的五毒心是指「貪、嗔、痴、慢、疑」五種心,這五種心會使我們造作惡業,就像毒藥會妨礙我們修行,故稱為五毒。 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 若五毒心尚存,結果可能會變成魔通或各種惡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如何對治貪嗔癡?

例如,對治貪心就要做布施,培養自己能捨的心,轉換貪的習氣;對治瞋恨心就要用慈悲、憐憫心來面對人我的對立關係,轉換瞋恨的習氣;對治癡心就要多讀經、聽聞善知識說法,開智慧,培養自己敏銳的觀照力、覺察力,轉換愚癡的習氣。 對治慢心要培養謙卑,謙卑心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結交很多朋友,讓善緣變多,轉換慢心帶來的惡緣。

什麼是五欲?

在佛教中,欲樂(Kāma)指追求經由五蘊(色、受、想、行、識)感知五境(色、聲、香、味、觸)可以得到的物質性快樂,又稱五欲樂,分別是財欲(或稱貪慾、利慾)、色慾(或稱性慾)、名欲、食慾(或稱飲食慾)、睡欲。

三界是哪三界?

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構成世間,相當於三有。 有情眾生都在三界中因為煩惱的關係生死輪迴。 此概念被道教借入,也稱三界二十八天。

為什麼要修四念處?

佛教認為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阿羅漢都必須修四念處等三十七道品,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空、無我,精進學習累積智慧,才能正道證悟四果、涅槃、斷除煩惱,脫離輪迴。

常樂我淨什麼意思?

涅槃的快樂有四個特性,就是「常、樂、我、淨」。 感到生命的久長,我們會快樂;感到生命裡有自然的喜悅,我們會快樂;感到生命的存在,會覺得快樂;感覺生命的單純清淨,更是快樂。 所以生命的真義,就是常樂我淨: 第一、常,感到生命的永恆。

四念處對治眾生哪四種顛倒妄見?

凡夫應如何消除顛倒呢? 即依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以此方法對治眾生的「以不淨以為淨,以痛苦以為樂、以無常以為常、以無我以為我」的顛倒妄見。

五根五力是什麼?

經典上談到的五個根本提供我們五種方向:第一是建立起的信心,第二是精進,第三講念,就是意念、思想、觀念,第四是定,定包含有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就是禪定工夫,第五是智慧,就是般若,這五個就是五根。 五根如何建立?

四聖諦是什麼意思?

佛陀說四聖諦法,目的是要治癒我們生死輪迴的重病,獲證清淨解脫的涅槃。 我們在生死輪迴之中,如同病者;佛陀為我們說法,好比醫生;苦諦是我們的病徵;集諦是我們的病源;道諦是治病的良方;滅諦是病癒的情況。 如果我們看了醫生而不服藥的話,那是毫無益處的。 因此,在四聖諦中,道諦的八正道法是我們用功的地方。